“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赛况回顾

发布时间:2020-09-02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主办,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承办,竞赛主题为“老校园Ÿ新活力”。竞赛面向全国高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加。

 

  1. 概况

竞赛主办: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

竞赛指导: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竞赛承办: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竞赛支持:北京绿建软件有限公司

          上海谷之木材料有限公司

校园中的建筑与环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校园中建筑与环境空间的品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校园环境传递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尤显重要。实现可持续校园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意义,校园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逐步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大赛基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绿色校园发展理念,探索和发掘校园建筑与环境中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绿色改造和创新策略。本届老校园Ÿ新活力设计竞赛旨在征集有助于改善老校园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和可行性策略,实现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赋予老校园新的活力。

大赛的设计内容为:

参赛者自行选定作为更新设计对象的现有真实老校园的建筑与环境,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的设定,结合校园学习和生活场景,及其运营规律,在设计中强化体验,鼓励创新,实现老校园建筑与环境的活力再现。

 

2、竞赛发布

1)竞赛启动

本次大赛于20194月在“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召开的“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年度会议”上启动,承办方向绿色校园学组提交了本次竞赛的竞赛题目和要求,并经过学组审议通过。

1  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年度会议

2)竞赛通知

20199月,经过对竞赛主题和内容的最终确认,竞赛内容陆续在全国各大建筑类核心期刊、建筑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发布。

媒体支持单位有建筑学报、城市规划、中国园林、新建筑、建筑师、华中建筑、中国名城、ABBS建筑论坛、archrace、世界规划教育网络(http://wupen.org)、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网站(http://greencampus.org.cn)、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网站(http:// arch.suda.edu.cn/main.htm)等。

与此同时,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大会”和“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暨建筑(类)专业设计基础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广泛宣讲和推广。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宣传海报

 

3、竞赛收稿

1)竞赛收稿

竞赛内容发布后,反响热烈。报名截止后,经统计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参赛报名队1711组,分别来自国内外240所高等院校,共计5000多名队员报名参赛。

截止20191230日,收到来自近160所高等院校的763组参赛作品。根据竞赛作品提交要求和参赛资格,工作组对提交作品初步核查后,共734组作品符合参赛要求,进入下一轮待审程序。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参赛图版存放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参赛文件接收与核查

 

  1. 竞赛工作有序推进

承办方成立了竞赛接收小组和竞赛统计小组,分阶段有序完成对收到作品的接收、统筹、运送、拆检、归纳、录入,以及数据整理、查验等流程。

为确保接收组不同人员的工作顺利衔接,竞赛组制定了严格的作品接收工作流程,保障接收组成员即到即做,实现了接收工作无缝对接,做到了接收操作规范、作品图版和光盘文件有序存放、问题及时记录上报与解决。

竞赛工作组对收到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并将作品图版按编号分区存放,以便为现场评审做准备;同时,对参赛作品的电子文件逐一读取,为作品的后续打印和出版需要做好准备。

  1. 建立QQ交流群

为及时准确完成竞赛各阶段工作,我们建立了QQ群,大群成员一度达到3000人顶限,二群成员最高时也达到了300多人。在报名阶段和作品提交阶段,通过群消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接收各类咨询,保障竞赛工作的稳步推进。

在报名、作品提交、作品接收、文件核对、评审推迟等阶段及时沟通与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群文件总存放相关竞赛文件供参赛队参阅查询。

群管理员在日常维护中发布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的相关信息、推文,形成群内积极的学术交流氛围,扩展竞赛群的交流作用。

 

4 、竞赛评审

1)评审推迟

20201月下旬,因突发新冠疫情,原定2月底的评审工作被迫推迟。在学校开学和返校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竞赛工作组集中做好参赛作品评审的文件整理工作,为开学返校后的现场评审做好充分准备。

随疫情控制需要,并根据全国和江苏省针对疫情发展的通知和相关进展,考虑到评审专家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机构,在疫情限制情况下,承办方经向主办方申请同意后,最终确定采取线上评审。

2)评审专家

根据教育部关于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不宜承担各类竞赛活动的相关精神。竞赛主办方邀请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各专业知名专家,均以个人名义参与本次大赛的评审。大赛评审委员会组成如下:

评审委员会主席: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教指委主任委员

建筑学专业教指分委会主任委员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城乡规划专业教指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组长

评审委员会委员: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总建筑师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锐: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分委会主任委员

石铁矛: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

王崇杰:山东建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绿色大学联盟主席

吴永发: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

刘少瑜:香港大学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孔宇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蔡永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杜春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国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3)评审流程

参赛作品评审由大赛评审专家综合确定。评审过程秉持公平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具体流程和步骤如下:

1)为方便网络文件上传,受大赛评审委员会委托,承办方对全部有效参赛作品进行初步分类,组织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教授,对所有作品进行初选,列为一档(147份)、二档(147份)和三档(445份)三类;

2)所有有效参赛作品上传网络,百度网盘地址在作品上传成功后以邮件方式发送给评审专家;

3)邀请评审专家在指定时间上网查看参赛作品,并填写评审表格;

4)大赛承办方对所有评审专家提交的表格进行统计,按专家评审结果排出前19名拟获奖作品,其他拟推荐作品列为佳作奖待选范围。

特等奖作品须至少获得 70%及以上评审专家推荐,一等奖作品须至少获得 50%及以上评审专家推荐,方可获奖。如评审统计结果未有作品满足以上条件,则该奖次空缺;

5)评审委员会主席复核评审结果,确定最终获奖作品名单。

5 、获奖发布

本届大赛的获奖作品设计主题丰富,设计内容深入,图面表达质量高。

大赛有效参赛作品共734组,来自160所高等院校。最终获奖作品包括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和佳作奖50名,共计有69份作品获奖。大赛总体获奖比例为9.4%,其中前三等奖获奖比例仅为2.6%,每一份获奖作品均是优中选优。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获奖证书

 

获奖作品涵盖了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多个专业,其中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环境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参赛比例分别为55%18%12%10%5%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参赛参赛颁奖典礼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获奖队与吴志强院士合影

 

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十所高校斩获前三等奖;总体获奖(含佳作奖)范围内,获奖高校共计39所,占参赛院校总数的24%。获奖作品在设计的概念性、可行性、区域性、学术性等各方面都表现优异。

大赛获奖作品向公众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在承办方官方公众号和主办方网站发布获奖名单;

22020826日,在苏州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举行获奖作品颁奖典礼;

3)获奖作品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6 、结语

本届竞赛在全国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支持和绿色校园学组的积极组织下,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参与。尽管受到特殊疫情影响,最终圆满的完成了竞赛各阶段工作。

本届大赛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

  1. 圆满达到预期目标

大赛以“老校园 新活力”为主题,征集有助于改善老校园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和可行性策略。大赛成功实现了预定的“参与、激励、分享”的目的,即吸引更多的学生,并鼓励其成为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激励学生展示可实现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享校园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和相关知识。

  1. 持续践行“绿色校园在行动”

前后两届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构成了“绿色校园在行动” 的可持续环节。2019101日,《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评价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教育推广”的内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发布的背景下,举办本届绿色校园大赛,恰是在教育推广层面深入体现绿色校园的实践意义,不仅广泛得到了高校师生的响应,也更好的唤起了青年学生群体对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1. 组织过程中的拓展

本届竞赛在发起初始阶段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支持。随后,在教育部关于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不宜承担各类竞赛活动的相关精神下,为体现本届大赛与发布初期内容的一致性、权威性、代表性,大赛邀请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评审专家主要由建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构成,但均以个人名义参与大赛评审。

在整个大赛期间,得到了全国各高校建筑类学院和其他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报名参赛队一度突破1700组,最终接收的参赛作品也远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

在吴志强院士领导下的绿色校园学组的有序组织和积极宣传下,大赛获得了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同时也对组织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工作挑战。在整个竞赛的组织过程中,组织方在不同阶段积极应对,成立专门志愿者工作组,克服学期末时间紧张的各种困难,做到了前后工作流程无缝衔接、规范操作、及时记录、有序归档。

  1. 疫情特殊时期“在线评审”的尝试

2020年初,原定的现场评审受突发疫情影响一再推迟,最终确定采用在线评审方式。

疫情期间的隔离政策,使服务成员不能汇聚学校,在身处各地的情况下,做到了无时差联系和多套评审备案,并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审流程。特别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评审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并依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审程序,确保在线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届大赛的在线评审,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得以顺利完成,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202091

地址 中国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邮编 200092

电话 +86 21 65985402

传真 +86 21 65983414